6 月 7 日,北京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新兴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并承办的“职业教育与焊接及表面工程国际研讨会” 在北京昌平召开, 国际专家学者和一线焊接技术人员推出一系列高层次的技术报告,约 400 名中外焊接工作者聆听了专家报告。 研讨会由国际焊接及表面工程协会、国际增材制造及再制造联盟、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焊接专委会、中国焊接学会矿物制品与破碎粉磨装备专委会、中国焊接学会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与表面工程专委会联合主办。
出席研讨会的代表分别来自奥地利、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德国、印尼、韩国、蒙古、罗马尼亚、新加坡、英国、乌克兰和中国 13 个国家,其中中国代表主要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等 27 家中央企业,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 6 家职业技术专业院校的师生也到会并参与了学习和讨论。
300 多名国内外代表出席了 2014“职业教育与焊接及表面工程国际研讨会”
焊接及表面工程技术专题报告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潘际銮教授到会并作了题为《能源工业与装备制造业》的报告, 主要围绕核电技术以及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中涉及的焊接装备、材料和工艺向与会代表做了介绍。87 岁的潘院士目前仍坚守在科研和教学一线,为焊接高端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而竭尽全力。
从潘院士的介绍中得知, 核电工程制造的关键技术几乎都与焊接相关,如大构件合金钢的冶炼、铸造、锻造、焊接,整体成型制造技术,窄间隙焊接技术,异种材料焊接技术, 复杂的制造工装、 高度自动化焊接装备, 大容量核电低压转子制造等。例如容量为 1000MW 超超临界机组的低压汽轮机净化大型转子锻件的钢锭重量 600 吨。汽轮机转子锻件,特别是大型核电汽轮机转子锻件,锻造生产工艺复杂,技术条件要求高,对生产设备也有很高的要求, 世界上只有几家大公司能够生产。 而所有这些焊接装备我国均没有制造能力,全部依赖进口,同时还要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
潘际銮院士做题为《能源工业与装备制造业》的报告并向刘振英博士赠书
潘院士呼吁,要加快发展我国核电工业,就必须大力开展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如整体成型制造技术与装备、超重型液压机、3D 打印技术;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自动化焊接装备; 高质量焊接材料,正确合理的焊接工艺; 厚大关键构件深窄坡口焊接的冶金、力学,接头可靠性; 异质金属焊接的特殊冶金过程及其质量控制;焊接构件残余应力及变形的控制与测量 ;高温、高压、水(汽)介质、辐射环境中焊接构件服役行为及接头失效机理;关键敏感构件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及安全寿命评估等。
围绕能源工业与装备制造业, 潘院士随后又介绍了世界先进的尖端技术——高超超临界火力发电装备。据他介绍,我国目前的火力发电量占到总发电量61.2%,而十年内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要地位。因此发展高超超临界发电装备,提高发电效率成为火电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超超临界电热效率将比目前超超临界提高 4%~6%,热耗和 CO2 排放减少相对降低 10%~15% )。高超超临界汽轮机的高、中压转子重达 30~40t,镍合金锻坯的制造能力远远不能实现,因此必须采用焊接结构。由此, 镍基合金大型构件冶炼、铸造、锻造及焊接成为
制造高超超临界发电装备的关键。镍基材料之间, 包括它与马氏体、铁素体钢之间的焊接转子设计制造成为高超超临界汽轮机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而目前这些
焊接转子的装备和材料我国都还不能生产。 潘院士的介绍极大地开阔了在座每位中国焊接人士的视野,同时也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压力和使命感。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主席宋天虎先生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和来宾探讨了焊接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走向“自动焊接”和“智能焊接”的几点思考。 他在焊接行业从业 50 多年, 多年来一直从事科学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在焊接生产过程机械化与自动化和水下焊接等方面有精深研究。他的报告指出,我国年钢产量已达到 7 亿吨,约 50%的钢材需要经过焊接加工制成各种构件或产品。焊接至今仍是当前工程制造中最广泛、最重要的实现材料永久连接的方法,国家每一项重大工程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都不断地推动了焊接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例如, 重达 440 吨的三峡水电站水轮机转轮铸件,经焊接后成为世界最大最重的不锈钢焊接转轮;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顶面呈马鞍形,长轴 332 米,短轴 297 米,钢结构总重量 5.3 万吨,空间位置复杂多变,焊缝总长 31 万米,消耗焊材 2000 余吨,焊接过程严格控制应力和变形,已成为我国建筑钢结构焊接工程的样板,获得了 2010 年度国际焊接最高奖; 我国第一台煤直接液化反应器,直径 5.5 米,长 62 米,壁厚 337 毫米,重 2060 吨,为世界最大加氢反应器,采用双丝窄间隙埋弧焊技术焊接而成等等。
宋天虎先生站在行业前沿和高端,
做《产业转型升级,焊接“智”造未来》的报告
他认为, 焊接技术已经或者正在出现新的切入点和增长点,这必将引发由传统焊接向现代焊接的战略转型和核心技术的实质提升。因为在国家确定的 16 项重大专项中,如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集成电路制造等均离不开连接技术; 国家提出的 16 个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中,如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大型乙烯和煤化工成套设备、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及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高速列车、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等领域也与焊接密切相关。这些重大工程的需求正推动传统的焊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高精度控形”、“低损伤控性”的先进制造模式的转变。 因此, 当前对传统焊接技术的挑战与机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在工艺和材料、装备之间建立起“精量化”的联系,促使传统焊接制造过程由部分定量 + 经验试凑的模式向基于工艺与质量“数据库”的在线优化与监控模式的转变;二是实现从传统焊接的“控形”加工向具有接头性能预测和参数调控能力的“控性”技术的提升,进而推动具有机理和规律支撑的、可定量预测和控制的新一代焊接制造体系的形成。
宋天虎先生还和与会代表讨论了当前比较热门的增材制造技术。 他认为,目前增材制造技术在材料、效率、成本和检测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只能作为传统制造技术的一个补充。去年全世界增材制造的产值不到 25 亿美金,中国约占三分之一,他希望业界对增材制造技术有正确的认识,以推动我国增材制造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德国 GSI SLV 总经理 Dr.-Ing. Klaus Middeldorf 先生介绍了中国对德国焊接工业的影响。 他指出,焊接对保障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重若轻的影响,2012 年焊接技术的全球重点市场在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他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在焊接、切割、表面工程领域相关的设备和产品进口量达到 346.8 亿美元,比俄罗斯、印度、巴西三国进口量总的总和还高出50%;2012 年中国消耗的焊材达到 320 万吨,约为整个欧洲消耗量的 6 倍。因而中国是世界焊接技术和产品最重要的市场,德国与中国的焊接工业将共同繁荣发展。
德国 GSI SLV 总经理 Middeldorf 先生介绍了中国对德国焊接工业的影响
北京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新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英博士以大量工程案例介绍了硬面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增材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近 10 年来,中国电力、水泥和矿山行业的产能均居世界首位,硬面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增材制造技术由此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公司在耐磨材料开发、硬面增材制造工艺、技术及设备方面已经拥有数以千计的工程案例,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耐磨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增材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做出了表率。 目前水泥、电力、矿山行业应用的、硬面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增材制造技术还存在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系统柔性不够、数字控制三维技术运用不多、零件表面粗糙度相对较低的问题,未来要更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开发具有柔性可控的合金材料熔覆热源,以实现耐磨件更精确、更具柔性的三维硬面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增材制造。
在研讨会的焊接工艺技术专题中,白俄罗斯焊接学会会长 Denisov Leonid作《焊接工艺质量控制》为主题的报告; 在航天行业从事焊接技术实践研究的高级工程师曹慧介绍了大厚度铝合金双丝脉冲 MIG 焊的焊接工艺研究。
白俄罗斯焊接学会会长 Denisov Leonid 作《焊接工艺质量控制》为主题的报告(左)
北京新立机械公司曹慧介绍大厚度铝合金双丝脉冲 MIG 焊的焊接工艺研究(右)
焊接职业技能教育、焊工培养培训与认证专题报告
焊接职业技能教育、焊工培养培训与认证更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这是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人才和技术成为发展的关键要素。发展职业技能教育,培养青年技能人才,是各国未来工业发展的基础。 国资委一直高度重视中央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人才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近年来多次组织中央企业优秀技能人才赴德国、乌克兰、捷克、美国、加拿大等国参加技能培训、技术交流和技能比赛等活动。 国资委群工局大力支持研讨会的主办也是出于这样的初衷。
围绕焊接人才教育,各国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本次研讨会上交换了经验和看法, 介绍了国际先进的焊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认证体系, 为各国焊接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亚洲焊接联合会秘书长 ANG Chee Pheng 先生介绍了由亚洲焊接联合会开发的《通用焊工认证计划和人力资源优化系统》 。发展和推行该系统是亚洲焊接联合会自 2004 年成立以来的两项主要活动之一。亚洲焊接联合会通用焊工认证计划特别工作组设立了通用焊工认证计划及人力资源优化系统推行的要求和操作规程,并获得了亚洲焊接联合会理事会的通过认可。
据 ANG Chee Pheng 先生介绍,亚洲焊接联合会通用焊工认证计划是一个统一的焊工认证系统,拥有一套质量要求和系统,由亚洲焊接联合会推行,对焊工进行认证。亚洲焊接联合会所有成员国皆认可该焊工体系认证证书。这些焊工可共享共同的培训/考试设施,无需进行多次重复的资格认证。该系统将有利于各
国焊工的岗位变动,有利于显著降低焊工认证成本,极大增加生产时间。同时,为了管理通用焊工认证计划的数据, 亚洲焊接联合会开发了一个信息技术平台——人力资源优化系统,所有相关数据,如焊接工艺规范的详细资料、工作成绩、个人资料都纳入了数据管理系统, 并可实现数据信息的无缝转移。 经授权的用户只需在电脑上进入人力资源优化系统,输入焊工的唯一识别编号,即可通览该系统内的所有相关数据、认证证书、工作成绩以及证书有效期等信息, 这将有利于亚洲各国焊工的岗位变动、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
亚洲焊接联合会秘书长 ANG Chee Pheng 介绍
亚洲焊接联合会推行的《通用焊工认证计划和人力资源优化系统》
他们期待 “通用焊工认证计划和人力资源优化系统”的发展和推行能为亚洲用户提供亚洲焊接联合会各成员国都认可其资质的焊工,同时也希望通过降低焊工考试认证的次数,促进焊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浪费,更好地保护环境。
罗马尼亚焊接学会执行理事 Horia Dascau 先生向大会报告了《罗马尼亚 15年来推行的 IIW/EWF 资格体系的经验与回顾》。他说, 由欧洲焊接联合会建立的欧洲统一培训和资格认证体系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体系, 经其授权的罗马尼亚国家机构 ASR-CertPers 获准开办欧洲焊接工程师、欧洲焊接检测人员的课程和资格考试,并在推行实施该体系中取得了成功,截止 2013 年底共授出了 581 份欧洲焊接工程师证书、668 份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75 份欧洲焊接检测人员证书、186 份国际焊接检测人员证书和 75 份国际焊接专业人员证书。罗马尼亚还引入了国际焊接学会/欧洲焊接联合会人员认证计划,近期还将推行国际结构焊接设计人员资格认证项目。
罗马尼亚焊接学会执行理事 Horia Dascau 先生向大会报告
罗马尼亚 15 年来推行的 IIW/EWF 资格体系的经验与回顾
随后,奥地利联邦商会 WIFI 认证负责人 Ing. Mag. Lucas Bergmann 先生为大家介绍了奥地利焊接技术专业人员培训的经验, 印度尼西亚泗水综合造船技术研究院 Mochamad Zaed Yuliadi 先生介绍了与印尼泗水综合造船技术研究院合作培养青年焊工的经验。
奥地利联邦商会 WIFI 认证负责人 Ing. Mag. Lucas Bergmann 先生(左)
印度尼西亚泗水综合造船技术研究院 Mochamad Zaed Yuliadi 先生(右)
我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叶结和向大会报告的内容为《焊接操作手法教学装置的设计与制作》,阜新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石浩辰老师谈到了《对职业教育焊接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叶结和(左)
阜新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石浩辰(右)
随着我国中央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工程建设中,通过国际焊工资格认证也成为迫切需求。本次研讨会如此高层次的围绕焊工培养的国际对话, 为我国的焊工培训和认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开阔的思路和更有力的借鉴。
作为 2014 北京“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的一个有效补充,本次研讨会是大赛组委会为参加大赛的中外焊接人士精心准备的一次焊接技术盛宴,尤其是在增材制造技术、表面工程技术、焊接职业技能教育、焊工培养培训与认证方面,本次研讨会的报告内容既站在了国际的最前沿,也贴近中外焊接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发展前瞻, 是我国首次围绕此主题的高层次交流会议,让所有的焊接技术工作者、焊接技能人才都不虚此行!
|